会员数:1526 在线会员:132 总贴数:1089 今日发帖:0

更换了类风湿治疗方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021-10-7 20:32 1217 0
简介
无论是初诊,还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治疗方案,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常见的事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是采取联合用药的策略,每一个治疗方案,因为药物组合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拿 ...
无论是初诊,还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治疗方案,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常见的事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是采取联合用药的策略,每一个治疗方案,因为药物组合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拿两把刷子”的臆想,是一种误解,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一个对照药物说明书,就可以用药治疗的疾病,症状减轻也不是评价疗效的唯一标准。

更换了类风湿治疗方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规范治疗中,我们应该对治疗方案能够做一些基本的了解,以便更科学、有信心、安全地治疗疾病。在类风湿关节炎在治疗中,治疗的信心和治疗的安全,会让我们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

一个治疗方案一般有多个药物组成,中成药、钙片、维生素类保健品等,不用做重点了解。免疫抑制剂、激素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这些常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西药,应该做到心里有数。每一种药物的说明书,应该浏览一遍,知道该药物属于哪一种。

一、把握药物的起效时间问题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中,免疫抑制剂属于慢作用药物,也是方案中的基础药物,大部分治疗方案中都有它们的存在。它们的共同点是起效慢,不同药物、不同剂量、不同患者,药物的起效时间差异其实很大,有的1个月内起效,有的3个月内起效,有的可能要6个月内起效。因此,一个以免疫抑制剂为基础用药的治疗方案,药物疗效评价以及调整用药,一般得半年以后。

更换了类风湿治疗方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病情不严重,治疗方案中只是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或者患者对药物不是很敏感,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耐得寂寞”,不能盲目追求短时间有明显效果,不要因为看不到自己心目中要求的效果而换医生、换治疗方案。时间的积累,是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起效的基础。

在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时,很少只是使用起效慢的免疫抑制剂,需要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激素、生物制剂等。它们的起效时间要快,不过,这些药物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激素一般对类风湿患者起效都快,个体间差异不大,效果与剂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激素的使用需要适应症明显,不要随便使用激素。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是使用容易减撤难。激素的治疗,是桥梁的作用,不要长期使用,在免疫抑制剂起效以后,可以采取减停措施。

有激素的治疗方案,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不要盲目排斥使用激素,也不要盲目依赖激素,因为价格便宜疗效好而延长使用时间。在治疗期间,不要因为效果好、症状消除的好,或者担心副作用,而自行采取减药、停药措施。

生物制剂对于适合的类风湿患者,起效也很快;对于不适合的患者,效果不明显。生物制剂是否适合自己,一般一个月的时间,大致可以给出判断。使用生物制剂前期,注意观察是否适合自己,不要因为价格优惠等问题,自己“囤药”。JAK抑制剂在治疗机制和疗效方面,近似于生物制剂,因为它是口服剂型,在起效时间方面,有的患者会比生物制剂慢一些。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止痛和消肿方面,有效,同时也比较安全、价格合理。容易减停,比较常用。一般2周内起效,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做调整。一个治疗方案中,不宜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肝肾副作用。在治疗感冒的时候,常见的一些非处方复方感冒药物中,往往含非甾体抗炎药物,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类风湿患者需要治疗感冒时,应该去医院找医生。

二、把握药物副作用监测和复诊时间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方案,要求其没有副作用风险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在副作用风险而排斥药物治疗,是错误的、不可取的。防范副作用最好、有效的方法是做好副作用监测,在监测正常的时候,放心治疗。常规的监测是生化指标,如果必要,医生也会让做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安全用药,是规范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专科医生在治疗中都会注意,患者不要额外担心。

更换了类风湿治疗方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使用一个新治疗方案的时候,至少前三个月应该注意药物副作用监测,需要及时复诊。服用药物后,如果有任何方面的明显不适情况,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一般一个月做一次。第一个月复诊时,也可以检查一下血沉C反应蛋白,评判一下生物制剂、激素等药物的疗效情况。

第一次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正常,第二个月、第三个月还需要分别做一下,不要图省事而不做。对比三次检测结果,可以判断治疗方案中的药物肝肾等常见副作用如何,是否适合长期使用。在检查中出现某些指标异常,也不要担心,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干预,有时候指标异常是暂时的,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性增加,那些指标会好转、恢复正常。副作用表现明显的,医生会更换药物,检查指标一般会恢复正常。一般而言,规范治疗过程中发现的副作用表现,经过医生处理,是可逆、可恢复正常的,这是安全用药的基础。

三、起效的症状表现及检查指标表现

治疗方案起效,症状改善是主观、直接感受到的表现。疼痛减轻、肿胀减轻、关节活动灵活、身体轻松等等,都是治疗有效的表现。激素、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这些药物,比较短时间内会出现有效的感受。因为治疗有效果,患者的心情也会轻松明朗起来。

更换了类风湿治疗方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症状改善一般伴随有炎症指标的好转,血沉、C反应蛋白可以出现下降,它们是疗效的评价指标。类风湿因子、CCP等免疫学指标,和症状改善关系不明显,在免疫抑制剂没有起效之前,一般不会有改变,甚至有时候还可能会有治疗前期一段时间内增高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免疫学指标检查时间间隔比较长,不需要每次复诊都检查。

免疫抑制剂起效以后,免疫学指标可以出现降低,特别是类风湿因子降低的可能性更大。早期患者、初次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学指标降低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规范治疗,更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被控制、稳定以后,血沉、G反应蛋白会恢复正常。如果是低活动度的要求,血沉数值会高出正常值一点,C反应蛋白一般正常。免疫学指标是否能够降低或者恢复正常、降低的程度大小,存在明显的个体间差异。有部分患者,免疫学指标下降不明显,特别是CCP整个指标。如果通过有效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学指标下降不太大或者没有下降,也不要执着于指标表现,炎症指标正常,可以实现控制病情发展、控制关节变形出现。

四、理想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多次探索的结果

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效果如何,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判断。一个有效、安全、可以长期使用的治疗方案,常常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经过一些调整才能够确定下来的。因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听从医生安排、按时复诊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因为患者自己在治疗中不认真、使用治疗药物随心所欲、随便更换医生等行为,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

不该更换药物的时候更换药物,不只是废掉了一个可能很不错的治疗方案,还可能会改变身体对于某种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的效果;可能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最重要的一点是可能会推迟治疗效果出现的时间,使得病情持续时间延长,造成的损害增加。

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发展期,治疗是在与时间赛跑,治疗效果出现越早,类风湿关节炎对于关节等的损害越轻,对以后的影响越小。有时候一两年内使用遍了所有的治疗药物,不一定是疾病不好控制,而是缺少耐心、治疗行为不对,在治疗中还没有等到药物起效,就换下了它们。

收藏 分享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