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数:1526 在线会员:251 总贴数:1089 今日发帖:0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复制链接]
5620 2
周医生 发表于 2018-8-6 10:57:4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否一劳永逸的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时好时坏,不能一劳永逸治癒的顽疾,不过,经由适合的治疗及患者按时服药,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有百分之二十的患者经治疗后,虽然医师仍可检查出异常,但患者完全不再感到疼痛。故配合医师、积极治疗是避免恶化的最好良。

2、情绪不好、压力大是否会影响病情?

情绪不好、忧虑、压力大皆可能使病情发作或恶化。反之,保持良好心情有助于病情的缓解。所以,既已确定得病,就应勇敢面对,保持良好心情。

3、治疗的药物是否有严重的副作用?

任何药物如果使用不当皆有副作用,按医师的指示用,则可以避免严重副作用,达到治疗及疾病缓解的效果。千万不可因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敢服药或自行减药,致使治疗结果大打折扣。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务必请教医师。

4、住在较温暖、干燥的地方是否有益于病情?

没有切证据显示住在湿冷的地方较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大部份患者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会觉得较舒服。

5、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给子女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不是遗传病,但是某些体质的人较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若父母一方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子女有较高的患病机率,就如同父母有高血压、糖尿病,其子女也有稍高机率得病一样。

6、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中药比西药好?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凡药皆有毒”,不论中药、西药都是如此,如果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江湖游医就是利用患者这种心理,以所谓祖传秘方、偏方来迷惑患者,上当者甚多,结果是化了冤枉钱,还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因此,如果怀疑患了类风关,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最好到风湿病专科检查和治疗。

7、激素强的松)不能服,用了要上瘾?

这种看法不全面。以前,类风关治疗中较多采用强的松,近年来,已较少将激素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但是,对于一些关节症状严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仍不能缓解症状,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或内脏器官受累时,仍需要采用激素治疗,但剂量已远低于以前。患者不必“望激素而生畏”,应由专科医生决定取舍。

8、患了类风关,十之八九要残废?

不必过分担心。的确对于部分严重的类风关患者,或未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减退,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发病初期一、两年的时间,采取正规的治疗和随访,严重的畸形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即使有少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关节畸形,也有可能通过骨科手术进行治疗。残废不残废,除决定于病情本身轻重不同外,有没有坚持接受正规治疗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9、是否患类风关,测定类风湿因子便知?

并非如此。这也是一些非风湿科医生容易产生的错觉。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类风关所特有,其他一些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同样会出现阳性反应。而类风关患者中也仅85%左右类风湿因子阳性,另15%患者类风湿因子始终可为阴性。只得提出的是,对于阳性者一定要检测滴度,没有滴度的阳性对诊断是没有意义的。类风湿因子检测只是类风关诊断中的参考指标之一,医生需综合化验、临床症状、体检等多方面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10、每次都服用同样的药,自己到药房买一些就可以了,不必经常到医院去?

千万不可。到医院随访,并不仅仅为配药。医生要观察患者病情改变,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必要时要做一些化验检查,医生还要决定药物剂量的增减以及品种的更换。

11、抗风湿就是消炎止痛?

很多病人包括基层医生也认为,抗风湿就是用消炎镇痛药。其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目前治疗类风湿药分三大类,除镇痛消炎药外,还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尤其是免疫抑制剂,可阻止关节破坏的进展。

12、关节痛不想动就卧床?

类风湿病人坚持适当的锻炼,可以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否则身体会日渐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成为终身残疾。王济华提醒说,病人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过了急性期,可在床上做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也可理疗。逐渐增加穿衣、吃饭、洗澡等生活能力的锻炼,以防止关节变形。值得提倡的是在温水中活动,除了可以减轻关节疼痛、促进肌肉放松外,并可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耐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与风湿免疫科周医生在线交流,请点击☞ 在线咨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楼主| 周医生 发表于 2018-8-6 11:02:56 | 只看该作者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自选风湿药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病,尚不能彻底根治。不少风湿病患者久病成医,经常自己选购药物,或者是托亲朋好友从港澳或国外买一些所谓特效药物治疗。这些药的组成仅仅是地塞米松(一种不宜长期服用的长效激素)、消炎痛和维生素。而中文说明书上却写着,“本品全部由草药配方和维生素构成”,是风湿病的特效药。确实,患者在服药的早期感觉非常止痛,但这些药物不可能真正缓解病情,长期使用关节照样严重变形,且可能带来胃肠损害(甚至消化道出血、穿孔)、骨质疏松、感染、糖尿病等不良反应。因此,自选风湿药非常容易出现危险,而且会使原本简单的病情变得复杂。

误区二:有病乱投医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往往很焦急。一方面是因为全身关节的肿痛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是担心关节变形残废,而到处寻找根治的“名医、秘方”。各个“名医”都找遍,大小报纸、电视、广告上的“风湿药”都试过。几年下来,不但看病吃药花了不少冤枉钱,而且更大的危害是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关节最终还是破坏和变形了。

误区三:西药副作用大,中药都没有副作用

其实,“凡药三分毒”。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例如,中药中的雷公藤有比西药更大的卵巢毒性,长期应用可以抑制生殖功能和提早进入更年期,还可能影响肝功能和白细胞。

不要片面追求完全没有副作用的治疗,因为许多“万金油”式的药物,根本起不了治疗作用。当然,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治疗效果好,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严密监测不良反应指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误区四:关节不痛了就自己停药

有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发觉症状减轻了,就自己停药,不再治疗。其实,临床症状改善与病情完全缓解并不等同,不痛可能只是表面现象,随意停用缓解病情的药物,病变就会继续向前发展。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包括:控制症状的药物和缓解病情的药物,缓解病情的药物起效相对缓慢。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误区五:用药后不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别是病史较长的患者,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自己认为自己对病情的了解好于专科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不注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认为自己的症状很好,勿须做那些检查,花冤枉钱,其实那是极端错误的,任何一个患者的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都是先从自身的疾患开始认识疾病的,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系统性,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在出现症状之前出现。因此在规范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

与风湿免疫科周医生在线交流,请点击☞ 在线咨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周医生 发表于 2018-8-6 11:15:43 | 只看该作者
走出认识误区 拒绝虚假广告

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制度改革,自购药品的人越来越多。提高公众对违法广告的识别能力是治理药品违法广告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首先要对药品广告宣传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加以澄清,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一,专利不代表疗效。一些药品广告标明其所获得的专利来提高可信度,但药品是否获得专利与其疗效并无直接关系。药效好坏受药品质量、病情轻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患者身体状况及其机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制约,同一药品对不同患者药效也是有差异的。

第二,有效率不等于治愈率。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取决于总观察病例数和有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包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三部分。一种药品的有效率可以高达95%,但其治愈率可能只有5%。一些群众听信广告宣传,购买了有效率很高的药品,但却没有治好自己的病,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新药并不一定比老药好。一些药品广告使用“国内首创”、“首选新药”等绝对化语言招徕顾客,这是违反科学规律的。药品好坏,不仅要看它的近期效果,而且需长期观察其远期疗效和毒副作用。一种新药的出现虽然“过五关,斩六将”,但其能否跨进疗效好的药品行列尚待时间检验。

第四,洋药未必比国产药好。不可否认,有的“洋药”对某些疾病的疗效确实高于国产药,但如果以此认为一切洋药都好于国产药就错了。实践证明,我国中药制剂在某些方面优于洋药。何况国人在体质、遗传、免疫等方面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而进口药品的剂量是按照国外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判定的,因此,有些洋药对国人未必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药品价格与疗效不成正比。很多选择性较强、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其价格很便宜。如果盲目追求价格昂贵的药物,不但会造成金钱的浪费,而且可能产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给进一步的治疗带来困难。一些进口药品的价格是国产药品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这并不代表其疗效也是国产药疗效的几倍或几十倍。真正的好药应该具备安全高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特性。

第六,公众评价不足为据。药品广告中常摘录某些患者用药后的体会作为证明,标榜药品疗效如何好。患者的体会可能是事实,但药品疗效的评价并不以此为依据,而要看药品审评委员会的结论。

第七,名人所言并非名言。用名人做广告抬高药品身价,古今有之。不少人认为名人的每句话都是名言,绝不会欺骗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名人收了药品企业的好处,自然要为其说话,甚至做不负责任的宣传。

最后,获奖不代表对疗效的承诺。药品广告中,“获××金奖”、“获××大奖”之类的字眼十分常见,也相当诱人。但奖项并不代表对药品质量和疗效的承诺,特别是某些“博览会金奖”,其评奖依据主要是厂家提供的宣传资料和产品介绍,评奖机构对药品质量和作用是不进行检测的。

综上所述,前面提到的广告宣传中的误区,同时也是药品广告的违法点。走出认识误区,公众便可以提高对违法广告的防御能力,避免被虚假宣传欺骗。

与风湿免疫科周医生在线交流,请点击☞ 在线咨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