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数:1526 在线会员:58 总贴数:1092 今日发帖:0

怎样看待类风湿药物的疗效

2018-6-14 15:12 1518 0
简介
在我们控制类风湿的时候,往往因为由于不了解药物本身的性质,而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怀疑,从而不能够坚持正规的治疗。频繁的更换医生或者药物,并不是正确的治疗态度。药物不同,起效快慢不同,身体用药后的反应 ...
在我们控制类风湿的时候,往往因为由于不了解药物本身的性质,而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怀疑,从而不能够坚持正规的治疗。频繁的更换医生或者药物,并不是正确的治疗态度。

药物不同,起效快慢不同,身体用药后的反应也不同。激素是作用最为迅速的药物。它有着快速的消炎和止痛的效果,量大的时候,可以在一两天内收到改善肢体病痛的效果。这也是许多专业的医生和非专业的游医们喜欢使用激素的一个主要原因——迅速改善症状,可以“显示”医生医术的“高明”,也可以说明药物的“神效”和“神奇”。

激素在类风湿的治疗中,是有着严格的适用要求的,一般是检查显示类风湿处于严重活动期,诸多关节症状同时存在明显的滑膜炎症,或者有较严重的感染并存时 ,才酌情使用,可以起到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炎症,阻止变形的出现。

在使用激素时,严格的剂量选用和减药撤药的方案,非常重要。在类风湿的治疗中,不主张长期使用,更反对把激素作为单一使用的治疗药物,来控制病情。有报道说,激素的应用时间是2-3个月。激素的骤然停用,可以出现疾病的剧烈反跳,病情的发展甚至比用药前还要迅速和严重。所以,激素的合理使用,是应用激素的重要前提,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是1-2周,而且,一般不需要2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2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时使用时,非但起不到协同作用,往往还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这类药物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可以较快的改善类风湿患者的身体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骤停用药,一般没有反跳现象出现,但会出现疼痛比用药时加重的现象。因为非甾体抗炎药物起到的是对抗症状的治疗,不是控制病程发展的作用。它们可以有效的改善受累关节的活动限制,缓解关节的炎症反应,却不能够从根本上去消除炎症产生的因素。如果说类风湿的炎症,就像一口放在炉灶上盛着沸水的锅,那么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就好像用一把扇子从上方扇冷风,虽然可以不让水沸腾起来,但只要停止扇动,水还是会沸腾起来。

可以让水停止沸腾,最好的办法,是把炉火减小或者是熄灭,免疫抑制剂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免疫抑制剂在类风湿的治疗中,是控制病程的药物,由于种类药物起效慢,所以又被称为慢作用药物。常见的报道是说,起效一般需用2-3个月,也有需要6个月的。一般在临床上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往往可以加快起效时间,可以在1-3个月内,见到疗效。一般认为,类风湿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疾病,长期药物,就是指免疫抑制剂,而不是非甾体抗炎药物,更不是激素。

这样从药物理论方面考察,治疗类风湿活动期的用药方案,需要有免疫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使用,必要时还要有激素的应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物,都是起效迅速的药物,在1-2周内,就应该有身体症状的改善的治疗效果出现。免疫抑制剂起效慢,在1-3个月的时间内,有效的用药方案应该有实验室检查类风湿指标的好转。同样功效的药物,种类很多,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性质,如何合理用药,是专科大夫的职责。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个体差异,对药物敏感度的不同,病情病程的不同,使药物方案的作用,并不如理论上推理的那么简单。联合用药在药物选用和剂量选择上,“摸着石头过河”是常有的事情。一个治疗方案在一个或者一些患者身上适用,往往不能够在所有患者身上都适用。所以,类风湿患者在就诊时,不但需要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不要任意自行改变用药,也不要多改换医生。

另外,对于患者,所要注意的是,要妥善的保管好自己的病历,检查结果这些治疗记录。在每次就诊时,都要带上。即便换大夫,换医院,原来的就诊记录,仍然是重要的诊治疾病的参考资料。

收藏 分享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精彩阅读